返回頂部
迢迢“天路”通高原
來源: 國家電網公司官網 發布日期: 2021-08-12
184

阿裡,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,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,距拉薩1400多公裡;周邊最近的城市,是1300多公裡外的新疆和田市。“天邊的阿裡”,人們這樣形容阿裡的遙遠。

2020年12月4日,國家電網阿裡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投運。這條全長1600多公裡的輸電線路,起于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多林變電站,止于阿裡地區噶爾縣巴爾變電站,跨越日喀則、阿裡兩地10個區縣,總投資74億元。

 

 

阿裡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為農牧民提供“大網電”。

這條“電力天路”,最高海拔5357米,平均海拔4572米,施工環境極其惡劣,道路交通極其艱險,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、施工難度最大、最具挑戰性的500千伏輸變電工程。工程的建成投運,結束了阿裡地區孤網運行的曆史,從根本上解決了阿裡地區缺電的問題,為沿線16個區縣38萬農牧民提供安全可靠的“大網電”。

53歲的普蘭縣普蘭鎮居民古入,今年放心地購買了一批嶄新的家用電器。在普蘭鎮生活了幾十年,缺電少電是古入心中曾經的“痛”。小時候沒有電,照明隻能點油燈,光線暗,油煙大。“冬天取暖爐子冒煙,油燈也冒煙,熏得眼淚直流、鼻子難受,從此落下了鼻炎的病根。”古入禁不住揉了揉鼻子,“這下好了,以後可以燒電暖氣了,不用擔心電燈不亮了。”

近年來,西藏相繼建成青藏、川藏、藏中、阿裡聯網工程4條“電力天路”,形成了西藏500千伏統一電網,主電網實現全區74個縣(區)全覆蓋,惠及近330萬人。雪域高原昔日用電難、用電貴的問題,一去不複返。

“過去,全縣就靠兩個小型水電站供電,縣城時不時就會停電,我們燒柴油發電,但發電負荷太小,帶不動電暖器,客人經常蓋三層棉被禦寒。而且柴油發電一天下來的油費就要1200元左右,是正常電費的3倍以上。”西藏日喀則市薩嘎縣一家酒店的經理達娃普遲說,“去年阿裡電力聯網工程投運後,我們用上了穩定的大網電,每個房間都裝了空調,住宿條件大為改善。”

 

 

藏中聯網工程林芝變電站

相當長的一段時期,受地理條件等因素困擾,電力供應短缺問題是制約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瓶頸。

和平解放前,西藏僅有一座供少數上層貴族享受的小電站。西藏和平解放後,國家高度重視高原人民的用電問題。1965年,被譽為“拉薩夜明珠”的納金電站6台機組全部建成發電,不少拉薩居民結束了用松明子和酥油燈照明的曆史,開啟了社會主義新西藏電力工業起航之路。

此後,1985年西藏首條110千伏輸電線路投運,20世紀90年代末拉薩與山南電網率先聯網,21世紀初藏中電網基本形成。特别是近十年來,西藏電網建設“蹄疾步穩”,從2010年青藏電力聯網工程開工建設至今,10萬餘名電力建設者冒風雪、忍高反,在“世界屋脊”相繼架起覆蓋全區的“電力天路”,全區供電可靠率達99.33%。

主電網的升級跨越與迅猛發展,從根本上解決了西藏長期以來的缺電問題,帶動家用電器進入西藏尋常百姓家,幫助廣大農牧民實現了從“用上電”向“用好電”的生活品質改善,同時也為高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奠定了基礎,成為西藏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。

近年來,西藏大數據儲存、有色金屬采選、綠色建材等耗電量較大的産業快速發展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西藏電網用電負荷連年刷新曆史紀錄,年均增幅近20%;全社會用電量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、達到82.5億千瓦時。

 

 

國網拉薩供電公司共産黨員服務隊檢查八廓北街分支箱。

坐落于拉薩市高新區的西藏甯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,擁有西藏最大的雲計算數據中心。企業占地面積64.5萬平方米,總投資118億元,可容納7萬個機櫃。

公司負責人蔣甯說:“大數據産業的主要成本支出是電費,一般占到總支出的70%左右。如果沒有西藏電力事業的飛速發展,我們企業用電就很難保障,公司也不可能發展壯大。”

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十四五”時期,國家電網公司在西藏計劃投資466億元,進一步加強西藏與西南電網聯網,積極推進青藏直流二期等工程前期工作,全面補強縣域電網、中心城鎮和産業園區電網。同時,大力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,助力西藏鄉村振興。

信息來源:人民日報、新華社